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时间:2024-06-17 09:23: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2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关于公布《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的通知



各高校用人单位:

  经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同意,现公布《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见附件),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请各有关用人单位在2005年10月31日前,做好本单位获准落户的应届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的迁沪落户手续办理工作。对未获准落户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各有关用人单位应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05〕106号)的要求,及时为其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和用工手续,不得以户籍为原因解除就业协议。

  附件:《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

  

  一、基本要素分

  (一)毕业生个人要素

  1、最高学历

  博士 30分

  硕士 24分

  本科 20分

  专科 5分

  2、毕业学校: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与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见附件1) 15分

  其它“211工程”院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上海科研院校(见附件2) 10分

  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 5分

  3、学习成绩分级

  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专业(班级)综合排名对其等级进行评定:

  一级(成绩综合排名前25%) 8分

  二级(成绩综合排名26%-50%) 6分

  三级(成绩综合排名51%-75%) 4分

  四级(成绩综合排名76%-100%) 2分

  4、外语水平

  通过CET-6级或专业英语八级 8分

  通过CET-4级或专业英语四级 7分

  外语类、艺术类或体育类专业外语课程合格 7分

  5、计算机水平

  毕业研究生 7分

  理科类计算机高级水平或免予此项要求的专业 7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水平 7分

  理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水平 6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初级水平 6分

  艺术、体育类专业相关课程合格 6分

  6、奖励表彰项

  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经认定的国家级 10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 5分

  学校级(每次1分,不超过2分) 2分

  ⑵国际性或全国性比赛(含地方赛区)获奖证书(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

  ①经认定的国际性比赛或上述全国性比赛奖项:

  一等奖(第一名、金奖) 10分

  二等奖(第二名、银奖) 9分

  三等奖(第三名、铜奖) 8分

  ②上述全国性比赛地方赛区奖项:

  一等奖(第一名、金奖) 5分

  二等奖(第二名、银奖) 4分

  三等奖(第三名、铜奖) 3分

  (注:1、以上奖励表彰仅限在高校最高学历就读期间所获奖励表彰;2、同类奖励取最高分;3、⑴类奖励和⑵类奖励可以累加,但最高分不超过15分。)

  (二)单位要素分

  单位信誉度良好,初次合同期1年(含)以上 5分

  二、导向要素分

  (一)专业导向

  凡是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见附件3) 3分

  (二)地区导向

  地处崇明县、南汇区、金山区和奉贤区的用人单位 2分

  地处外环线以外非上述地区的用人单位 1分

  三、附加要素分

  (一)拥有或已申请发明专利

  1、拥有专利证书:

  拥有发明专利证书 5分

  拥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3分

  拥有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3分

  2、已申请专利证书的:

  申请发明专利证书 1分

  (二)自主创业

  1、毕业生创办企业的:

  毕业生担任企业法人的 5分

  毕业生担任企业股东、董事的 2分

  2、毕业生申请科技创业基金的:

  进入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担任领头人 5分

  与其共同申请创业基金的团组成员 2分

  (三)其他

  被本市各级和中央驻沪党政机关录用为公务员的 20分   

  被本市远郊地区中小学录用为教师的 20分

  被本市远郊地区医疗机构录用为医务人员的 20分

  (注:上述机构的具体名单,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四、标准分

  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其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办理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   

  附件:1、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名单

  2、其它列入“211工程”院校、上海高校、中央直属和上海市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

  3、导向专业名单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1: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附件2:   

  其它列入“211工程”院校、上海高校、中央直属和上海市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东政法学院、上海水产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杉达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  

  附件3:

导向专业名单

  一、本科专业及代码   

  02010100 经济学

  08020100 冶金工程   

  020102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08020200 金属材料工程   

  02010300 财政学

  0802030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2010400 金融学

  080204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2010500 国民经济管理

  08020600 复合材料与工程   

  02010600 贸易经济

  08020700 焊接技术与工程   

  03010000 法学学科

  08020800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05010000 中国语言文学类

  08020900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5020000 外国语言文学类

  08021100 稀土工程  

  05040700 艺术设计学

  080301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5040800 艺术设计

  080302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70101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08030600 车辆工程   

  070102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08030700 机械电子工程  

  07030100 化学

  08040100 测控技术与仪器   

  07030200 应用化学

  08050100 热能与动力工程   

  07030300 化学生物学

  08050200 核工程与核技术  

  07040100 生物科学

  080601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7040200 生物技术

  08060200 自动化   

  07040300 生物信息学

  08060300 电子信息工程   

  07040400 生物信息技术

  08060400 通信工程   

  07040500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080605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04070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80606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07040900 植物生物技术

  08060700 生物医学工程   

  07041000 动物生物技术

  08061100 软件工程

  071201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61300 网络工程   

  07120200 微电子学

  08061400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07120300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6150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7120500 信息安全

  08061600 光电信息工程   

  07120600 信息科学技术

  08061700 广播电视工程   

  07120700 光电子技术科学

  08061800 电气信息工程   

  07130100 材料物理

  08061900 计算机软件  

  07130200 材料化学

  08062000 电力工程与管理   

  07140100 环境科学

  08062100 微电子制造工程  

  07140200 生态学

  08070100 建筑学   

  07140300 资源环境科学

  08070200 城市规划   

  07160100 统计学

  08070300 土木工程   

  08070500 给水排水工程

  08170100 工程力学

  0807060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8170200 工程结构分析

  08070700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08190300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08070800 景观建筑设计

  09010200 园艺

  08070900 水务工程

  09010300 植物保护

  08072400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9010600 植物科学与技术

  08080300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09010700 种子科学与工程

  08090300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09010800 应用生物科学

  08100100 环境工程

  09020100 草业科学

  08100300 水质科学与技术

  09040100 园林

  08100400 灾害防治工程

  09040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081101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09050100 动物科学

  08120100 交通运输

  09060100 动物医学

  08120200 交通工程

  09070100 水产养殖学

  08120300 油气储运工程

  09070200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08120400 飞行技术

  10080100 药学

  08120500 航海技术

  10080200 中药学

  08120600 轮机工程

  10080300 药物制剂

  08120700 物流工程

  10080400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08120800 海事管理

  10080500 藏药学

  08120900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10080600 中药资源与开发

  08130100 船舶与海洋工程

  10080700 应用药学

  08150200 飞行器动力工程

  11000000 管理学学科   

  二、研究生专业及代码  

  020000   经济学学科

  080502   材料学

  030000   法学学科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类

  080600   冶金工程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类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80800   电气工程

  070101   基础数学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70102   计算数学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70104   应用数学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71000   生物学类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204   车辆工程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发[1993]55号文摘要)


国务院于1993年8月3日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出了《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3]55号)。国务院通知指出,国务院同意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明确目前向社会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有 :无线电寻呼业务:800MHz(兆赫)集群电话业务;450MHz(兆赫)无线电移动通信业务;国内VSAT(甚小天线地球站)通信业务;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电子信箱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可视图文业务;经国务院或邮电部批准允许经营的其他电信业务。
  为了维护正常的通信秩序,保证国家和用户的通信安全以及通信服务质量,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必须加强对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市场的管理。国务院通知对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作出了六条规定:

一、对放开经营的电信业务,实行申报制度和经营许可证制度。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由当地邮电管理局受理申报,负责审批、核发经营许可证,并报邮电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由邮电部受理申报,负责审批并核发经营许可证。未经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经营上述电信业务。关于申报制度和经营许可证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邮电部按上述意见制定、发布。已经开办经营上述电信业务的单位,应按上述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二、申办经营无线电通信业务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到邮电部或当地邮电管理局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并凭经营许可证取得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的使用频率后才可经营。

三、获准经营上述电信业务的部门和单位,不得搞区域性封锁,要遵守国家有关通信的政策和法规,接受国家通信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电信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资费政策和有关收费标准,依法纳税,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在业务经营中不得妨碍其他专用通信网的正常运行。

四、国家通信主管部门要为邮电通信企业和其他经营通信业务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各级邮电通信企业应按照有偿使用、互利互惠的原则,根据供需情况,相互配合,为经国家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并持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提供开办业务所需要的基本的中继设备、线路等,以保证其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电信服务。

五、外商不得在我国境内经营或参与经营通信业务。我国境内的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的有线电、无线电通信业务,一律不允许境外各类团体、企业、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已兴办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经营或参与经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吸引外资参股经营。


六、邮电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要对执行上述规定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邮电通信企业和其他经营电信业务的单位,要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责令停止经营、没收非法经营所得、行政罚款,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各级邮电部门绝不允许利用发许可证之机以权谋私,走后门,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关于实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

人事部 国家经贸委 司法部


关于实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

(人事部、经贸委、司法部1998年1月11日)


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以及《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考试办法》),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切实做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工作,根据我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在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前,以实行总量控制的办法,对部分长期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突出业绩的人员,进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核认定,授予资格。实施考试后不再进行考核认定工作。

(一)申报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截止1997年12月31日,已取得经济、会计、审计、工程或法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截止1997年12月31日,连续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满五年。
4、在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方面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突出业绩:有水平较高的论文获得省(部)级成果奖,或在省(部)级报刊上发表,或收入公开出版的专业书籍,或者承担过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起草工作。
申请认定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各项条件。

(二)认定组织
由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和司法部共同组成“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家经贸委经济法规司。

(三)认定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填写《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申报表》,由所在单位向企业法律顾问注册机关申报。
2、注册机关对申报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进行初审,并经同级人事(职改)部门(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申报人员条件的复核工作,由本部门内的人事部门负责)复核后,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3、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注册机关上报的人员,依据认定条件,提出拟认定的人员名单,报领导小组审核。
4、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拟认定的人员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合格者报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办理批准手续。

(四)申报材料
申请认定的人员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申报表》一式两份(表格统一印制另发)。
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3、学历证书。
4、连续五年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证明。
5、奖励证书,或刊登论文的报刊、收入论文的公开出版的书籍,或课题报告及本人承担研究起草工作的证明。

(五)认定时间
认定人员材料在1998年3月31日前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符合下列条件,申请参加1998年、2000年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的人
员,可减免相应考试科目:
(一)符合《暂行规定》中规定的报考条件,并于《暂行规定》发布之日前已取得律师资格,且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满两年的,免试综合法律知识科目和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科目。
(二)符合《暂行规定》中规定的报考条件,且在1993年12月31日前已评聘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免试综合法律知识科目和企业管理知识科目。
(三)符合上述第(一)项条件,并同时符合《考试办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即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只参加企业法律顾问实务科目考试。
(四)同时符合上述第(一)、(二)项条件的,只参加企业法律顾问实务科目考试。

三、参加1992年原机械电子部组织的“机械电子工业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者,只参加企业法律顾问实务科目考试。
四、符合以上免考条件的人员,在报名时须提交有关证明文件原件,经考试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必考科目的报名。